每年的1月26日是澳洲日,應該沒有比澳洲日更適合介紹袋鼠的時候了!
袋鼠是澳洲文化輸出最具代表性的動物之一,因為天生構造限制無法後退,也成為澳洲國徽的象徵,代表勇往直前。
Wedgwood在1988殖民雙百周年前夕推出了澳洲原生動物的瓷盤,此系列皆採Wedgwood經典的淡藍白瓷配色,呈獻歷久彌新的優雅。盤中的動物刻畫細膩,五官毛髮栩栩如生,充分展現Wedgwood的精湛工藝。
輕鬆的講完了,既然今天是澳洲日,還是要聊聊這個節日的爭議。
1788年1月26日,英國第一艦隊(First Fleet)載著囚犯抵達雪梨,宣示英國對澳洲的主權。自此之後,1月26日也被視為澳洲國慶日(Australia Day)。
看到這邊大家應該覺得有些疑惑,畢竟跟殖民有關的歷史基本上都充滿矛盾,怎麼會拿被殖民日當作國慶日呢? 的確,對澳洲原住民而言,這一天是「入侵日」,是象徵著殖民剝奪及文化消融的開始。
第一艦隊主要是囚犯,但也包含軍官及部分家屬、船員醫生等,耗費了七個月由英國來到澳洲,目的是要建立刑罰殖民地(Penal Colony)。囚犯多為因偷竊、偽造等輕罪被流放的囚犯,透過流放替代監禁,解決當時英國監獄擁擠問題,並利用囚犯的勞動力,開發殖民地資源,為殖民國提供經濟利益。
在這之前,英國囚犯的流放地為美州,但隨著美國獨立戰爭在1783年結束,這條路徑已受阻。而在當時,雖然原住民已在當地生活數萬年,澳洲仍被歐洲主要政權視為一塊無主地(terra nullius)。英國選擇澳洲作為新的殖民地,解決國內囚犯問題,又能宣示主權、開發當地資源。
澳洲於1901年成立聯邦政府,但仍奉行國家元首為英國君王,直到1986年正式通過澳洲法案(Australia Act 1986)才結束與英國之間的關係。Wedgwood作為英國經典品牌,象徵殖民者的視角。1986-1988年間透過澳洲系列小盤展示了當地的原生動植物,卻未涉及原住民文化,回顧這段歷史,足見殖民者觀點的侷限性。
每件古物都承載著特定的時代背景,應以理解的態度看待過去的藝術品,因為他們乘載了一群藝術家的精神與卓越工藝。瓷盤的精緻雕刻與藝術價值,不僅值得欣賞,更作為歷史的見證,啟發我們反思這段歷史的深層意涵。
每年的1月26日,澳洲各大城市都會舉行「入侵日抗議」,反對對於殖民歷史的美化。許多支持者也將澳洲日稱為生存日,以紀念他們在殖民統治下的文化和生命力。許多原住民領袖和支持者呼籲更改澳洲日的日期,以避免讓原住民感到痛苦或被排除。例如,選擇一個所有澳大利亞人都能團結慶祝的日期,而非殖民入侵的象徵。
二次大戰以來,已有大量各地移民來到澳洲,使這裡不再是英國人或白種人的主流。許多新移民對於原居地的文化有更深厚的聯繫,在這個時代,要找到一個大家認可的澳洲日並不容易。但往往日期的選擇更多的是政治角力,對於一般生活而言,更至關重要的是學習如何接納與尊重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。
在欣賞藝術的同時,也應思考要如何在珍視文化遺產的同時,正視殖民歷史帶來的傷痛?又該如何修復這些矛盾與裂痕?這些問題或許無法找到完美的答案,但卻是我們與歷史對話時,永遠需放在心上的一部分。